皖南事变选择对叶项下手,而不是陈粟,老蒋:陈粟如鱼,稍纵即逝
安徽省泾县城郊的水西山,一直到今天还矗立着一座纪念碑,上面刻着邓公的题词:“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”。纪念碑的下方,还有个汉白玉雕刻的花环,里面是新四军的军歌和碑文。
安徽省泾县城郊的水西山,一直到今天还矗立着一座纪念碑,上面刻着邓公的题词:“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”。纪念碑的下方,还有个汉白玉雕刻的花环,里面是新四军的军歌和碑文。
1936年12月17日,西安华清池的寒风中,周恩来踏入蒋介石的囚室。这位曾下令“杀无赦”的国民党领袖,此刻面对昔日部下,竟脱口而出:“恩来,你曾是我的下属,应该听我命令。”周恩来目光如炬,平静回应:“校长,国家危亡之际,我们当以民族大义为先。”这场对话,不仅揭
1942年那个春天,南方细雨刚停,新四军第三、第四师师部里气氛复杂——彭雪枫倒下,张爱萍被提上台前,他自己也不是没有犹豫过。没有多少经验,却硬着头皮接下师长重担,身边干部窃窃私语,有人甚至猜测第四师会不会溃败?还有人说其实张爱萍资历太浅,这么快升上来是不是有点
1950年2月23日,中南海西暖阁的煤炉还在噼啪作响,毛泽东把写有“西北”两字的任命文件递到张治中面前。张治中站起身,敬了一个不是很标准的军礼,只说了六个字——“我荣幸之至”。两位老人相视而笑,这一笑里既有对未来的期许,也有并肩多年的默契。
1906年,袁国平生于湖南邵东一个贫苦手工业家庭。虽然家境贫寒,但他天资聪颖,凭借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——这所曾培养出毛泽东、蔡和森等革命领袖的著名学府。在校期间,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,1925年毅然报考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,与林彪、刘志丹等人成为同
在共和国的开国将帅中,成钧中将的一生堪称传奇。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,用九处战伤书写了对祖国的忠诚,而更令人动容的是,在他辉煌的战功背后,站着两位非凡的女性——原配妻子周月湘和续弦妻子周月茜。她们一位是皖南事变中幸存的新四军战士,一位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立功的巾帼英雄
在艰难的抗战岁月里,新四军驰骋华中,对敌作战2.46 万次,抗击16 万侵华日军、23万伪军。其本身也从小到大、由弱到强,由当初组建时的1万多人,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25 万多人。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,新四军是怎样壮大的?
毛泽东特别看重领导工作中的大局观和预见性两个方面。他曾说:“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,不但要看到部分,而且要看到全体。”这里,毛泽东强调的是大局观,即要注重事物的整体性,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。